古希腊体育文化的特点与古中国体育文化有很大不同,可以简要概括为:追求身体外表健美,强调个人发展,力争竞技取胜。这种竞技取胜集中体现在从公元前776年开始的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激烈竞赛。这个全国性的竞技运动会在古代延续了1169年,先后举办了293届。形成古希腊体育文化以上特点的条件和原因,大体上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十点,正好体现出与中国体育文化传统的差异。
第一,就自然地理环境而言,古希腊从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发展到巴尔干半岛南端西海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三面濒临大海,拥有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境内山峦起伏,土地贫瘠,只有发展海上交通,扩大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才能为民族生存与繁荣创造良好契机。这种自然条件促使希腊民族成为外向型、开放型民族。
第二,就社会经济发展而言,虽然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依然存在,但是由于海上对外贸易的逐步扩大,商品市场经济获得较快较大发展,各城邦主要经营手工业和商业,市场的竞争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体育的竞技。竞技的发展又使体育用品成为市场的新亮点和好卖点。
第三,就政治体制而言,尽管古希腊在公元前约二千年也是建立了奴隶制的米诺斯王朝,但是到了公元前6世纪随着雅典商品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过雅典首席执行官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改革,联合平民,使公民大会和各地区部落选出的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从而确立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这种民主政治体制依法保障公民的言论、选举、集会、结社、参与社会活动等各种自由权利,更加快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正是在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兴盛期,古代奥运会也达到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平。
第四,就军事斗争而言,古希腊本来是个小国,又分立为200多个独立的城邦,从未统一为一个国家,各城邦奴隶主贵族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常发生战争。为此各城邦平时都尤其重视优育训练与竞技。
第五,就民族文化心理而言,上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希腊民族逐步形成了这种民族性格,即不安于现状,要对外开拓,勇于同自然搏斗,富有冒险精神,崇尚竞争,争强好胜,弘扬个性,独立自主,充分发挥个人的体能和智能,深信优胜劣汰法则,竭力战胜对方,盛行英雄崇拜。
第六,就世界观、社会观而言,古希腊也有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的哲学思维,信奉物质、事物的多元性、多样性和矛盾的普遍性、永恒性,强调人能胜天、人能胜人。古希腊人认为“神人同行同性”,把神看作实质上是“大写的人”,是人格化的英雄伟人,对神的敬仰和膜拜包含着对能人、超人的体能和智能的追求和崇拜。古希腊人崇尚理性,善于思辨,注重实践,奋力拼搏,力求改变世界与社会的现状。
第七,就生命观、生活观而言,古希腊人认为人的生命力在于经常从事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把体育运动视为生活的基本要素和莫大乐趣。他们非常尊崇人的体质和体力,视体质为生命存在的实体,视体力为一个伟大民族无穷生命力的来源和标志,而人的体力并非天生,必须从小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经常的锻炼。他们执着信奉“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把体育视为智育的前提和基础。
第八,就道德观、伦理观而言,古希腊人认为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够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道德水准,能够培养勇敢、公平、公正的思想品质,拥有健全的体魄和无畏的精神才能成为忠贞的爱国主义者。古希腊人只有在体育竞技中获胜才能获得崇高荣誉,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占据人伦的巅峰。
第九,就天神观、宗教观而言,古希腊人主张泛神论,虔信多神教。他们信奉的诸神都是叱咤风云、威力无比而且又互相拼搏、力求压倒对方的神祗。其中作为“万神之父”的是主神宙斯,他位居众神之上,这个主神与众神之间存在矛盾,经常格斗。于是各个城邦的勇士就在每年秋收之后集中在宙斯圣地奥林匹亚举行祭祀盛会,各自炫耀本城邦的保护神,同时又共同敬拜主神宙斯。谁在盛会竞技中争得第一,谁就被认为是最接近神祇的人。这就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
第十,就教育观、审美观而言,古希腊已开始把德育、智育、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三者并列、三育并重的内容。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肉体是灵魂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应先于智育,服从于德育。”
如上所述,为了应对军事斗争,历经对外战争,才促进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大发展。然而,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不能不看到,正是由于过度的对外战争,忽视了社会经验的可持续发展,还由于过度强调体育,忽视了智育,没有培养出大量智勇双全的人才,才导致古希腊的灭亡及其体育文化的衰败。希腊人曾经于公元前492年、前490年和前480年三次打败西亚波斯人的入侵,但是在公元前449年延续几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结束之后,希腊各城邦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雅典的愈益强大遭致斯巴达的忌恨和恐惧,终于在公元前431-前404年发生斯巴达与雅典之间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果雅典战败,民主政体也被推翻,体育界腐败加剧,体育沦为赚钱的工具。随后,希腊于公元前334年又遭到来自北边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入侵,到公元前338年惨败后被马其顿王国统治。公元前229年西边的罗马帝国又入侵巴尔干半岛,公元前146年希腊进而被罗马帝国占领,公元前30年罗马消灭了最后一个希腊化的小国——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希腊的历史从此终结。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也于公元397年被罗马皇帝下令废除。
从公元5世纪到14世纪,欧洲处于黑暗中世纪。14世纪以后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活动,人们获得思想解放。从16世纪起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革命、产业革命接踵而来,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议会民主政治、多元自由文化逐步获得发展,为个性解放、个人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到19世纪,世界从封建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新阶段。
1821年希腊革命成功,摆脱了近400年来处于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统治下的苦境,争得了民族独立。于是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激增,唤起了当时希腊人对古希腊璀璨文明和奥运会的美好回忆和复兴期盼。1835年希腊诗人索托苏斯建议希腊国王奥托一世举办现代奥运会。几经周折,1859年终于在雅典举办了小型奥运会。立即得到因重视体育而使国家富强起来的英国人的响应,布鲁克斯医生于1860年、1866年先后在英国也办起了小型奥运会和第一届全英奥运会。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败给普鲁士,割地赔款,蒙受奇耻大辱,这促使法国人深感要向英国学习,大力加强体育。法国爱国青年、后来成为历史学家、教育家的顾拜旦(1863-1937)于1883、1890年两度到英国取经,还亲自拜访英国奥运会主办人布鲁克斯。1894年顾拜旦召开国际体育会议,会上成立了国际奥委会,并且决定1896年在雅典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第一任秘书长和第二任会长,后来他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现代世界奥运会在19世纪的兴起,反映了各国人民增强体质、振兴民族、加深友谊、促进合作、维护和平、防止战争的迫切愿望和普遍要求。
再反观我国,正是在19世纪沦落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清王朝愈益衰朽,面对列强入侵节节败退,古代优秀的体育文化传统式微,大量的输入又损坏了国民体质,以致中国人遭到某些西方洋人白眼斜睨,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直到19世纪末我国才有先进人士开始重视体育,中文“体育”一词也是从这时起才使用。到20世纪初,中国人得知世界奥运会的信息时,曾经有个在海外的留学生于1908年在《天津青年》杂志上发问:“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后来中国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1882-1961)于1922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1932年他亲自在上海欢送第一次参加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的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1936年和1948年他两次率领中国体育代表团先后到柏林和伦敦参加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他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这次奥运圣火传递经过他的家乡浙江宁波时,本村前支部书记王国强参与了接力传递活动。据说这位支书边跑边说:“王正廷曾梦想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
自从1980年中国回归国际奥运会大家庭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国际交往中学习到了众多好经验,竞技成绩屡有提高,从1984年获得32个奖牌,到2004年获得63个奖牌。这次中国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进而获得100面奖牌。这次盛会更使我们深感:在体育文化方面,应该发扬中华优良传统,采撷外国文化精华,既练内功,又长外能,既重养生,又善竞技,既要争取优异成绩,又要避免金牌第一,既要培养体育精英,更要重视群众体育,做到中外优势互补,东方西方文化交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而并肩携手长期奋斗。
几千年来,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却经历了与希腊有所不同的路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中国体育文化的特点集中到一点,可以概括为以修炼内功为主,讲求身心养生,不尚外力,不尚竞技。